1、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技术、人才和资金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
2、我不神秘,我又不懂技术、财务、管理,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拉一拉,我没有想象中的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最好不亮相。我没有了不起,我家里的人老是批评我。我女儿老批评我。
3、是在暑假的时候,住在天津居民小区的阁楼(因为价格便宜点)。当时找到了一个收稿的公众号,联系上小编说自己暑假能长期提供稿子,你们就不要收其他的稿子了,咱们长期合作。打了情感牌、能力牌、“贿赂”牌、公益牌,统统被拒绝。(现在的阅读量由原来的两千多(好的达到三千多)到现在的两三百,这个公众号基本没戏了)
4、对外公平,即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公司的薪酬水平要保持竞争力,以吸引优秀人才。
5、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
6、1商场和人生一样,一切触底反弹的奇迹,不过是挣扎着撑到了最后一刻。
7、在本书第三部分,作者用了大篇幅内容讲了华为的《基本法》,介绍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资体系及价值体系,里面提出了全力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和合理地分配价值的理念。全力创造价值这个毋庸置疑,是公司所有员工都应该努力去做的,我这重点想说的是价值评价。先说说价值评价,其最重要的当然是价值的量化,例如某个人或某个绩效团队一年平均完成合同额多少,为公司获得了多少利润,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核算的,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价值创造要素的价值贡献度很难评估或没有去评估,即管理者可能根本不清楚员工创造价值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个过程的评价,单单从结果来考量很多时候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对于一些传统的面向客户关系型的公司这点尤为明显。如果没有好的价值评价体系,随之而来的价值分配就会缺少分配的依据,要不走向平均主义,要不就走向个人映像主义,无论哪种模式对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将是致命的。
8、10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9、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10、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做销售时就会感到处处掣肘,比如香港厂商供货不及时,生产跟不上(当时供不应求),而有些客户的要求又比较特殊,需要定制研发。所以在做市场的过程中,任正非深感有必要自己做研发和生产。所以华为开始仿制香港公司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山寨,然后贴上自己公司的标签,也算是自主研发了。实际上当时公司的技术水平很低下,完全是从零起步。
11、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
12、我们不主动打破自己的优势,别人早晚也会来打破。
13、给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很多华为人以前是高校教师、科研所的科研人员,由于长期不受重视,最后转投华为门下,从而如鱼得水,可以尽情工作了。
14、事业部成立之初,从决策层到管理层,都在强化绩效管理,并开展了绩效管理规范、过程细化与优化。但我们的绩效管理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有活力,从“让奉献者不吃亏”上来对标,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差距。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短板。但如何构架有效的评价体系,往往需要较大的管理投入与管理成本。事业部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匮乏,将整个评价过程下放到各个实体部门,由部门兼顾执行,评价指标基本以定性考评为主,评价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难达到书中所述的“正义”。
15、 在我们拼死拼活往前赶的过程中,公司不可能出现太胖的羊,太懒的羊。一个充满危机感、又有敏感性、又无懒羊拖累的公司是一定能够生存下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止技术上要不断创新,更要管理上不断创新。(任正非经典语录读后感)。
16、注解:年轻人不要光从书本上学习,一定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历的失败和磨难中学习。
17、10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认差距存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满足感,不要不断地攀比。
18、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注解:勤于思考,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学习。
19、好干部要尽心,尽力不是好干部。华为干部三要素:布阵,点兵和陪客户吃饭,布阵指组织建设和组织行为建设;点兵指干部选拔、干部培养和新陈代谢;陪客户吃饭指要紧密了解客户需求。联想总裁柳传志曾指出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调子和带队伍。任正非和柳传志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组织建设就是要确定方向、节奏,定战略,解决组织去哪儿的问题;组织行为建设就是搭好班子,解决如何去的问题,所以组织行为建设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团队建设;点兵就是队伍建设,但任正非又比柳传志更务实,更关注价值创造的源泉,那就是客户需求。
20、《以奋斗者为本》是世界通讯设备领先企业华为公司组织编撰的一本内训教材,偶触颇多。
21、 我不神秘,我又不懂技术、财务、管理,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拉一拉,我没有想象中的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最好不亮相。我没有了不起,我家里的人老是批评我。我女儿老批评我。
22、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对明哲保身的人一定要清除。华为给了员工很好的利益,于是有人说千万不要丢了这个位子,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利益。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要免除他的职务,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
23、华为卓越的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提供人才储备
24、1987年成立的华为,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能一枝独秀,睥睨群雄,来自于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来自于她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1、2011年12月,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CEO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
2、 如果我们能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如果发散了“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则,“下一个倒下的也许可能就是华为”。历史上的大企业,一旦过了拐点,进入下滑通道,很少有回头重整成功的。我们不甘倒下,那么我们就要克己复礼,团结一心,努力奋斗。
3、1我们需要更多员工讲真话,我很高兴,看到心声社区上很多人发言不穿马甲了,说明公司已经开始有讲真话的氛围了。